中国美术学院研修手记|六中师生续写美育传承

在艺教改革的浪潮中,一场聚焦美育升级的深度探索于2025年3月24日在中国美术学院拉开帷幕。我校与郑州市第106中学的美术教师们一起组建研修团队,以素描、色彩、连环画、创作四大核心课程为基础,结合专家讲座、现场示范、艺术展览等多种形式,在国美各位艺术大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美育进阶探索。

image.png

何红舟教授及研修教师

image.png

开班仪式


张志瑶

教师浸润国美高研班

收获艺术启迪,启航教学创作新征途

01
多元艺术课程:筑基、探索与创新之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张志瑶老师写生作品

本次研修中素描学习实质上是一场回归本源、夯实基础的训练。色彩课程则从理论学习延伸至实际写生创作,使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国美附中教学体系的专业性。该体系不仅丰富完善,更注重将学生基础训练与创造力培养相结合,同时重视对学生灵性的启迪。

ac0104533cfe36c65021fd45f07d826.jpg

8556b799ace62b4605fdeb97bd9725b.jpg

b1a6d61ce24385771928fc9eb3affb6.jpg

0248658a64402ff09cd1c96e43ebd8c.jpg

1695f9130f4d7a59a3c6111f68ce569.jpg

aed0b416eb7e1912159f59f3d52da5b.jpg

张志瑶老师连环画创作

连环画的学习是整个课程中最具创新性的部分。通过接触全新的绘画形式,老师们得以深刻体会叙事与绘画的完美融合。全国美展金奖得主洪万里老师分享的经典连环画案例,不仅让老师们领略到前辈艺术家们的智慧与创意,更激发了他们在创作中不断追求创新,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02
聆听艺术真知:专家智慧拓宽创作视野


image.png

何红舟教授现场示范

image.png

何红舟教授示范完成稿

在研修期间,安排了多场示范讲座,并提供了探访画家工作室的宝贵机会。其中,何红舟教授的示范讲座真实而质朴,让老师们深刻领略到老一辈艺术家的执着与坚守。陈流老师则通过其精妙的绘画作品,生动诠释了个人的人生历程。专家们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使老师们得以接触艺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多元视角。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创作心得与人生感悟,不仅拓宽了老师们的艺术视野,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image.png

于振平教授及研修教师

image.png

于振平教授讲座现场

image.png

陈流教授及研修教师

image.png

参观吕鹏老师工作室

张志瑶老师深有感触的表示,在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班的学习,宛如一幅缓缓展开的瑰丽画卷,每一笔都蕴含着艺术的滋养与思想的启迪。这段在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班的培训经历,不仅收获了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实现了对艺术的重新认知与对自我的深度挖掘。老师们将携这份收获与感悟,学以致用,在未来的教学及绘画道路上持续奋进。



吴语桐

学生升学:中国美术学院造型专业

毕业初中:苏州市立达中学校

微信图片_20250422191404.jpg


2024届校友吴语桐带您观国美

大家好,我是2024届六中学子吴语桐,经过六中三年的栽培,度过了一段独特又有爱的时光。

现在我是中国美术学院大一新生,就读于造型专业。这是一座生长在森林氧吧里的美育殿堂。在这里四季风景俊美,每时每刻都有小动物作陪,大家在自然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在这里你可以在帕加马浮雕的震撼中触摸西方经典,从国学精粹里读取东方智慧,当一笔一画描绘时,美学的奥妙便跃然纸上、无限心间。像匠人般劳作,如哲人般思考,中国美术学院也给学生提供了带来各种思考遐想的自由空间,各种活动百花齐放。运动会的巨型礼炮,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咖啡厅,不定期举办的剧场活动,校园内琳琅满目的集市,冬至夜的篝火盛宴,免费可进的各大展览。那些在六中画室萌发的艺术直觉,此刻正在国美的土壤里抽枝散叶,这就是国美象山的生活。

欢迎学弟学妹们来到中国美术学院,祝大家高考顺利,金榜题名。祝母校苏州市第六中学85周年快乐。

2024届六中学子吴语桐 敬上



来源:艺教处

文字:张志瑶

编辑:孙千里

审核:党总支、校长室


END



联系方式

地址:苏州市东北街132号

电话:0512-67284449

联系信箱:szd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