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雅韵 六艺园林
——高一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基地教学成果展示
在美好的初夏时节,我校第二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高一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基地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作为艺术节活动之一,也如期与大家见面。
本次展示活动的主题是“吴门雅韵 六艺园林”,十六门园林文化艺术课程以各种形式全方位地向大家汇报教学成果。一年来,由校外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为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花窗、苏派文化等十六门课程,老师们以德艺双馨的教学理念,感染并影响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开放交互式的立体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涉足与苏州园林文化相关的各种文化、艺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美绝伦,学会用艺术的手法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布置一新的文英楼里充满着园林文化艺术氛围,一楼的摄影作品,是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捕捉到的苏州园林四季美景。
二楼的刺绣、篆刻、书法和模型作品,或灵秀雅致,或朴实细腻,耐人寻味。
三楼的园林水彩、速写和花窗作品,彰显出同学们的绘画功力,苏州园林在同学们的画笔下,更显色彩斑斓,美轮美奂。
在三楼剧场,江南丝竹班演奏的《欢乐歌》拉开了舞台汇报展示的序幕。
接着,园林植物、材质、模型及茶道班的同学通过ppt讲解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学习感悟。
导游班同学们自编自导的情景剧《佳偶天成》则通过耦园主人沈秉成的爱情故事,讲述耦园的历史和人文意蕴,而昆剧、书法、茶道等班级以各种表演形式展现了各自的学习成果,编导班的同学通过一部短片与大家分享他们一年来跟踪拍摄的珍贵的教学场景,一幅幅画面生动地记录下了课程基地的点点滴滴。
最温馨的时刻,当属各班同学代表向敬爱的老师献上珍贵的礼物,感谢老师在一年来的陪伴和引领,是老师开启了一扇窗户,让同学们用另一种眼光去观察生活,感悟美!这一年所得到的收获,同学们可以用一生去回味和探寻……
让我们看看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吧。
《启视》节选
——高一(6)程可遇
几乎所有的课都是在园林中度过的,园林唤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不断拿出相机、手机,去挖掘、去记录、去体验苏州园林之美。在我眼里,园林之美是耦园里楼阁窗间的光影,是拙政园的琉璃梦境,是狮子林石船上的斑驳痕迹。摄影,快、准、狠地保留它最新鲜最完整的样子,在同一地点,比对两张不同时分拍摄的照片,是神奇又幸福的时刻。
我渐渐发现,摄影是眼睛的朝圣,它对一切事物也绝对忠实。我在平时习惯于用手机拍下我认为有意义的事物,造就成像的不需要跋山涉水地奔向远方,也不必用多少台崭新的相机,更不是靠精湛的技术,只是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它可以通过外表寻找本质,可以跨越重峦叠嶂,可以披着万紫千红。
愿摄影永远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花窗》节选
——高一(4)王苏蒙
记得去年,我心怀敬畏地进入花窗的课堂,只认为它窄如手掌,不知其是否宽如大地。在跟着老师详细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花窗不仅是窗的美化与诞生,亦是古人精神世界的寄托,它上面的图案千姿百态,尽是人间瑰宝。
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却要说:不至园林非雅士。我这小小雅士曾跟着老师组织的队伍,有幸来到古老神秘的园林,慰问这些跨越时间长河的花窗,在我欣赏它们时,仿佛一眼万年,我可以通过花窗,看见一名真正的雅士,在清凉如水的夏季,端茶坐于园林中,观赏这巧夺天工的人间瑰宝。
《苏绣》节选
——高一(5)袁丽
有一次,老师带领我们去观摩苏州博物馆的苏绣展览,她告诉我们,用蚕丝刺绣不仅可以更好地保存作品,更是一种生命的传承,蚕宝宝用尽一生吐露的最后篇章,是生命的终结,而绣娘用蚕丝绣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则是生命的延续。这些有气息有情感的作品,是一种无限的生命,也是我们对生命对艺术赤诚的热爱。我被这番话深深地触动,我们平日里的艺术创作只是一味地追求技法上的炉火纯青,我们更需要心灵上的呼应,将自身的呼吸与作品结合在一起,方能成就真正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