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我校沈海泯领衔的苏州市美术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市南环实验小学、市南环实验中学举行。来自张家港、昆山、太仓等地32所学校的40多位美术老师,穿越清晨的重重迷雾、带着对美的执着探求,相聚一堂共研美育话题。
工作室活动花絮 张泓摄录合成
上午,于增忠老师开设了美术单元式统整性教学公开课《花的变化》。于老师围绕“图像识读”这一美术核心素养,紧扣“变化”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互动交流课题感受,通过视频、作品赏析等沉浸式教学理解识读变化,再结合学情实践体验,创意表达花与生活的关联变化。努力构建单元知识共通的”承重墙”,打通课与课之间的“隔断墙”,找到单元教学以点带面的“发力点”。
太仓市美术教研员孙亚芬为大家做了《美术课中的育人因素》讲座。她从一堂美术课的美育切入点核心素养入手,归纳从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象呈现,经历知识运用和能力提升的意象表现,达到情感升华和品质内化抽象的实现过程,阐释美术课润物细无声的美育育人功能。
在追求灵动、精致、质朴的课堂特色上映射出不同光华,在不断探索中生生不息,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颗美的种子。
苏州市平直教育集团张萍总校长以刚刚在江苏省七艺展艺术实践工作坊获评特等奖的“流光溢彩最江南·苏灯南小传习所”为例,开展了《以美养德 以艺育人》的讲座。南环小学以姑苏区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灯”为美育特色亮点,一方面,坚守民族文化根脉,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另一方面,立足时代生活,培养时代新人。
为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共同发展,苏州市第六中学校校长朱文学与张萍总校长共同签署了美育合作协议书,并揭牌“苏州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创新基地”。该中心是在市教育局指导下设立于苏州市第六中学校,促进高中、初中、小学一体化艺术教育建设的研究中心。创新基地的建立将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集团联盟内中小学在艺术交流、教学研修结对、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实践互动和教育科研同进等五个方面深度合作,以促进双方艺术特色共同发展。
“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沈海泯主持了教育联盟揭牌仪式。工作室将以此为契机,开启“促进青少年审美创新素养形成的艺术融合式学习研究”。通过创新基地建设,高度关注小学、初高中美育衔接、借力并举,将各学段美术学科特色组成实验共同体,如初中校的“艺术实践工作坊”,高中校“创新实验室”等,充分展开高层次科学创新培养,实现“审美创新”的互享互联互动。
工作室研究方向:审美创新
一袭红红国潮衣,两眼灼灼琉璃影,三声切切话非遗,四步层层巧设计。下午在南环实验初中桃花坞木刻版画工作室,老师们听取了两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精彩美术课。
顾霞老师的《霓裳之舞—国潮服装设计》,将课堂教学呈现极尽巧思契合主题,带领同学们跨越千年,梳理传统服装制式特征、纹样元素。一张张精心制作的PPT以统一的青金和朱砂为主色交杂混搭,将实物服装平面化,解构、重组,晦涩复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生动的T台秀展示,六个不同国风元素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组长统筹、模特演绎、主持旁白、设计师创意……,呈现了一场古今融合的创意国潮时装秀,课堂瞬间变成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舞台,人人乐在其中。背景音乐也由“青花瓷”自然过渡到了“少年中国”,将情感升华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少年强则国强的主旋律。
黄宏老师的《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以教材为“经”,以文史为“纬”,娓娓而谈。通过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序列特征、群组特征、建筑思想的剖析让学生由直观所见升华至思想内涵,深入了解传统建筑的魅力。六个学生小组分别讨论六个不同主题,在主线学习环节中探讨并逐一回答。通过“认一认”、“比一比”两个环节,师生产生良好互动。游戏“变一变,为故宫卸妆”是本课高潮,老师用“卸浓妆”“化淡妆”“添竹石”的“戏法”将浓妆故宫变成了素雅园林,也将书本知识延伸到苏州本土文化。建筑,作为居住与活动的空间,当我们用心灵去欣赏它时,它更会在你意想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成为精神归宿。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名教师许文琴、姑苏区教体文旅委艺教处汪敏敏和姑苏区美术教研员钱品花等听完课后,与工作室成员交流互动,并做了细致认真的专家点评。沈海泯就工作室成员年度小结及2022年工作规划做部署。
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中学美术学科带头人、首届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先进个人、中小学艺术工作先进个人。
曾获江苏省首届智慧课堂创新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课例、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江苏省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苏州大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等十八项比赛一等奖;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十余项比赛二三等奖;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14节,省市区级讲座6节。
近三年中,承担多项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编写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美术鉴赏教学参考用书,十余篇论文、教学案例在省市级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创办园林狮艺坊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评比中获“特等奖”。
省七艺展特等奖“狮艺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