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4苏州六中
论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周 静
内容摘要:
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立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及时启发和促进创新;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创新创新精神 教学 评价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所谓创新教育,是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虽然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但由于当前美术教育仍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销蚀。美术课程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是必须认真地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一.美术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创新精神的理解,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对应的创新精神。
在理论研究中,“创新”有多种解释:1.指一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2.淘汰落后、创造先进的过程。3.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4.标志新事物的生成。创新精神则是不甘守旧、刻意求新、不惧艰辛、志在变革的勇气和毅力。“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罗思菲德)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是要看到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课程结构单一,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学范作,学生按照课本机械到学习,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创造力衰退、依赖性强、绘画的公式化,严重影响学生天性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特征的学习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特别要摈弃“教师灌输、学生接收;老师范画、学生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
在教学形式上,彻底转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思维方式上,转变灌注求同思维,学生跟着老师转为追求同化思维、异化思维;在学习方法上,抛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法为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目标上,改变过去关注共同,不讲个性,强调划一性、同步化、标准化,既关注共性,更要培养个性和创造想象能力。
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个性艺术观的人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既教书又育人,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美术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注重美术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首先,从新生入学开始着手兴趣的培养。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大多数新生对绘画接触时间不长,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时间把三年学习阶段要学习的内容予以简单介绍,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和新奇感。还可以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出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习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程内容,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点之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更好地贯彻以认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程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新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在高一年级的美术教学安排中,有一段时间较长的静物素描练习,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学习兴趣下降,完成的作业大同小异。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所画内容作了改变,换成鞋子、书包、文具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体,然后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和构图,以线造型、结构素描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认真主动地完成作业。几十张作业就表现出几十张不同的面貌和特点,充分表现了个性和创造力。有个平时上课较调皮的学生作业尤其出乎我意料,表现力虽然欠佳,但想法不错。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展示他的“成果”,以此来鼓励其他同学挑战和创新的勇气。
其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作业讲评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同学的相互合作和教师的积极参与辅导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全班共同努力,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独立完成美术作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针对性指导,客观评价学生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棘手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其生长和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对他人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交流,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室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三.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促进创新。
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除制定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外,评价观念更是关键。首先,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不能把创造力仅仅看作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其探索行为受到鼓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他们的创造兴趣就会加强,创新精神就会发扬。在高二的一次风景写生课程中,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进行风景写生。面对同样的风景,有的学生如实描绘,绘画风格非常写实;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如果完全写实照搬,画面不好处理且效果不好,于是在构图中运用了“加减法”: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另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在深入作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加强艺术感染力。学生的作业张张不同,有些甚至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加工和创造。特别是一位学生的作业,他把阳光下房瓦的颜色画得非常丰富和鲜艳,整张画色彩夺目,装饰性和趣味性很强,非常有大师风范。在作业讲评中,我特意把他的作业和其他写实风格的作业放在一起讲评,意在打破学生中存在的“写实就是唯一,照搬景物”的观念。通过这次评价,使学生在以后的风景写生(包括室内写生)时,都能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拒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联合国教课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展的源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美术教育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