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六艺 悦读分享
——我校开展“我要读好书”读书报告会
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本学期我校与市教师发展中心以市校合作的方式自主开展了“我要读好书”活动。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朱文学校长精心挑选书籍,为老师们推荐了《学习的本质》、《艺术家引领社会》和《给教师的建议》三本书籍,共有46位教师选读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科研信息处负责具体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

11月22日下午,一场名为“悦读·分享”的读书报告会在古建玉兰堂进行,老师们将阅读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吴盘生主任和教授级高级教师、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语文特级教师杨斌老师专程来校参加报告会。



悦读·分享 让我们来听听老师们的阅读感悟
廖碧云老师:《学习动机的激发》——读《学习的本质》有感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经常展示一些图片,通过讲故事、设计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听故事、看视频的时候津津有味,一旦切入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又像被霜打蔫的茄子,提不起兴趣了。这就说明,如果我们期望在课堂上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仅靠一个有趣的导入,而是将知识整合到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之中。
周静老师:《艺术家引领社会》读后感

《艺术家引领社会》是波利希院长出任茱莉亚学院院长32年间挑选收集的讲话和文章汇编,他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对艺术的未来及呈现方式、艺术在文化中的作用等问题的孜孜不倦的热情,剖析了全球表演艺术和表演艺术教育的现状。
作为一名多年奋斗在美术高考第一线的专业教师,我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应树立“大美术”的教学理念,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美术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综合的美术文化教育,同时又是培养创造力、培养具有多元开放的文化胸襟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艺术家才能引领社会。
陈静老师:《艺术家引领社会》读后感

我认为这是一本有情怀的书,是波利希院长在不同场合的演讲稿,书中透露着对艺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提出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也是本书的核心思想,即“艺术的积极作用可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读的越多越能体会出他对美国社会现有艺术教育的担忧,其实今天的中国,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状态、现实的生存压力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看完这本书,让我对这位作者肃然起敬,因为他看到了问题,而且在用他的行动在呼吁、改变、影响别人,我们应向他学习。
孙静老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首先,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对知识的兴趣。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教学科感兴趣的重要因素,亲其师,才会信其道。第三,教师要有教育艺术。要会教学,能够上好每一节课。一个老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听得明白,知识掌握的轻松而又深刻,自然会得到学生的青睐。因此,教师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对所任教学科的知识必须全面地掌握,还要多学习教育学的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这是我成为教师的启蒙书,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希望今后,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赵金香老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十九条怎么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学生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告诉我,要能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学生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学生体验到自已在学习过程中选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掌握注意力---这是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施加的一种非常精细而微处的作用。如果在学生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能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住他的注意力。
沈琴老师:做一个有思想和追求的历史人——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很多可操作的建议,他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说,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历史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我们可以每天花一点时间进行碎片化的知识累计,适当做笔记。一个让学生爱戴的历史人应是“学习达人+学识才人+学术高人”。教师要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热爱阅读的习惯,坚持学习的习惯,撰写笔记的习惯。当我们有了教育的梦想,就能创造教育的奇迹,让我们带着梦想前行。
为了能较全面清晰地了解老师们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点,科研信息处对26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进行了统计。

听完老师们的感言,吴盘生主任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体会,他曾多次访问苏霍姆林斯基家人,持续从事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为主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他说,苏霍姆林斯基核心教育思想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特别强调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和尊严,六中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工作过的乌克兰巴普雷什中学是友好学校,他今后将创造更多机会让六中老师走近苏霍姆林斯基。特级教师杨斌老师对本次读书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赞扬学校组织活动不流于形式,注重老师的收获,关注老师阅读的兴趣点,真正为教师的阅读成长提供服务。


“我要读好书”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到老师的心里,让阅读成为工作中必要的伴随,指引大家不断前行。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让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捧一本好书,体验阅读带给我们快乐和充实,让我们在这个灯塔的指引下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