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前浪”引潮 “后浪”向前 | 牵手时代 传承文化

7月1日,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英勇向前的根本动力。99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神州大地上奋力书写着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篇章。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为长在共和国之春的“后浪”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是教育的职责所在。苏州六中5位党员教师,分别来自数学、物理、政治和艺术学科,他们创新课程形式,让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真正让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在校党总支带领下,全方位开启思政教育大讨论,践行新时代特色高中育人新使命。




六中思政、艺术老师跨界相融,同备一堂课,以学科之美、育人情怀打造六中育人“最美课堂”。创新课堂形式,把绘画的几何体造型融入苏博建筑、园林建筑,创意教学内容。让思政课的“传统文化”思想性与艺术专业表现形式结合,建构“拔节——从传统文化中走来”。让艺术课更具有思想性,让思政课具有艺术范儿。在这过程中品尝到了学科思政迈向跨学科融合的喜悦,让“思政小课堂”链接融合“社会大学堂”,把知识视野拓展到历史视野、艺术视野。讲好身边人、身边事,用好用足学生身边的资源,培育六中艺术特色的品格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从传统文化中走来,双师同构思政课,继承弘扬、革故鼎新,师生共筑文化情缘,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民族精神一脉相承。


坚持文化自信,一是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注重在不忘本来、开辟未来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在学习熏陶、实践滋养中大力传承革命文化。二是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努力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三是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性。要在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现美、创造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因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着重要作用。

美育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意义深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美育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六中思政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时俱进推动课程内容和思政形式的同步创新,求“真”求“善”求“美”而求“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精神脊梁。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坚定文化自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贡献中国智慧、汇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精神,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从伟大的时代中走来,毛泽东诗词如一根红线,将“中国精神”贯穿其中,把深厚的爱国情怀、深沉的忧患意识、执著的革命精神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教导青年在实践中锤炼,在探索中求知,在“自我燃烧”中实现“自我价值”。

数学老师讲思政,把数学学科思辨性特点及严密的逻辑性结合在思政课中,让学生更易于把握思政内容的内在联系与政治思想发展的规律性,使学生易于把自己的学习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联系起来,与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与永久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思政育德,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现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跟上大有作为的新时代,积极寻找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抱负的路径平台。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广大青年要保持奋斗的前进姿态,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力量,把稳舵、鼓足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供稿部门:党总支


联系方式

地址:苏州市东北街132号

电话:0512-67284449

联系信箱:szd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