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5苏州六中
人们时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待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收到最佳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教师教育方法的运用并非那么适当,特别遇到下列情况更是如此:如当你对某学生苦口婆心的多次进行教育,而又出现反复时;当你所教育的学生和班级被学校公开点名批评时;当你兴趣盎然认真仔细讲课,猛然发现某些学生正在恶作剧时……这时,如果教师头脑不冷静,就会出现感情冲动,大发雷霆,出现失态,甚至有时会无法克制,出现口带秽语,体罚学生等过火言行。学生因上述不良教育方法的刺激后,多数会出现以下心理情绪反映。第一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威信扫地,从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情绪低落、沮丧、学习没有劲头、不求上进。第二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所激怒,拒绝教育,不承认错误,无理辩护,出现严重的对立情绪,置老师于难堪的境地。此时学生心灵上已受到很大创伤,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教育将失灵,受批评的学生很可能有转化为差生的危险,这就要求教师在感情及行为失控后马上进行情绪调整,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补救,消除师生对立倾向情绪,填平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
一、教师教育失误的主要表现:
据一位老教师几十年的教育体会和观察调查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不当由此而造成的教育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表现差的学生缺乏信心。
期望在学生的心理上会产生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会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抱有消极的期望,会对学生的行为带来消极影响,这种情况在表现差的学生身上更加常见。例如,有些教师在接新生时,都要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原来的情况。当了解到某学生,在原学校原班级较差时,开学第一天(接手时)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就叫到办公室进行训话警告,有的甚至暂缓报到,先写过去存在的问题,作出保证。试想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学生只会感到自己完全是一个被人人厌弃的人,只能放在被怀疑被监视的位置上,想在新的环境中改变自己的希望都没有了。
2.对待学生不公正,不公平。
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定交往的过程,并伴随着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有些教师对待差生感到讨厌,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甚至有意孤立差生,教育好的学生不要同他们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犯一样的错误,对差生则严厉的批评指责,对好的学生则和蔼教育。如笑话故事:一天上课有二个学生同时睡着了,老师指着好学生说:你们看他睡着了,书还拿在手里,学习多么刻苦、努力;指着差生说:你们看,这个“东西”书一拿起来就睡着了,这样的人能读好书吗?有的教师总喜欢与学习成绩好的平时听话的学生接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是他人引起。教师如此不公正、不公平、偏爱部分学生,很容易引起另一部分学生产生一种不健康心理。得偏爱的学生会产生优越感,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受冷落者常常自悲,有失落感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挫伤了他们的积极心。
3.奖罚不均,动辄便罚。
奖罚是强化的基本形式,应用得当,对于促进人的正确行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是有不少教师奖罚不明,罚差生奖优生,动辄便罚。例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提问时,差生问题没有回答出来,就罚他们抄多少遍,罚站整节课,而对好学生不以同样措施加以处罚。犯同样的错误如打游戏机,对差生罚停课罚站并责令差生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而对好学生给予自我改正的机会。这种奖罚不均的教育,最终导致好生与差生,差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差生思想上会产生:好生是教师的宠儿,而自己是教师的弃儿,自卑情绪越来越大。这样奖罚不均、动辄便罚,其实是教师教育的失误。
4.学习指导和思想行为矫治上的失误。
有的教师在面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时,不是面对全体。对差生往往采取:要么全然不管,放任自流态度,上课提问、班会发言、参加竞赛、评比表扬,一概没有这些学生的份,要么对他们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规定许多这不准那不许的清规戒律。经常采用责骂、体罚、嘲笑、恐吓、训斥和其他一些手段来刺激学生学习和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不仅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补救的几种形式:
针对以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误,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但心理补救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要适当,二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方法,灵活对待。
1.信任式补救
当教师出现不信任的过激言行出现后,会使学生产生“老师再也不会信任自己了”的失落心理,从而会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弥补,及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不足之处,看看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挖掘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甚至要用放大镜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差生树立优势意识,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使差生感到他们每取得一点进步,都能得到及时公正的肯定,并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心理上相容的情况下,差生容易接受教育。教师再提出合理的期望,创造条件让他们去体验成功。比如,有意识地给予这些同学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班级任务,课堂上有意识地向这些同学提问,或有意识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并不断加以鼓励。这样,会使他们感到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并没有降低,从而反省自己的错误,找回自信、自尊。强烈的自信是不断进步,取得成功的巨大内驱力,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平时多接近他们,并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将自己的真诚期待暗示给学生,使其相信老师不但没有嫌弃他还对他充满真切的期望,这样使他们丢弃自卑包袱,战胜自己,重新找回自我,树立信心。
2.表扬式补救
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批评后,一般都能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但学生受到强烈的不适当的批评,尤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批评,心灵上就会受到创伤,表现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认为教师跟自己过不去,老盯住自己不放,再也翻不了身了,进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不良心理。这时,作为教师,要积极观察这些学生的各种细节,帮助他们点燃一度泯灭了的思想火花,寻找他们身上出现的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优点,例如:在教育教学中,可以设立学习进步奖,哪怕是进步一位,良好行为保持奖,以及各种单项奖。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奖,看到自已进步。并在集体中公开表扬,使他们认识到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公正,公平的,对一个学生的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就会消除学生的悲观情绪,重新振奋精神,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又能谅解教师过火或偶然出现的不公正,不公平的批评。鼓励、表扬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其它正当行为的直接肯定和积极的评价,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最好的报酬,适时的得体的鼓励、表扬常常能赢得学生的好感,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遵守纪律,从严要求自己,只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扬的地方,比如有的同学学习认真,有的同学热爱劳动、大公无私,有的同学诚实、勇敢、遵守纪律,有的同学虽学习成绩较差却乐于助人,有的同学擅长体育、美术等,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中,鼓励、表扬和关爱更是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使用的不可缺少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运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鼓励关爱式补救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英国教育家罗素曾说过:“凡是教师缺少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完全地自由的发展”,师爱即是所有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是差生的急切要求。教师的教育对象——学生是富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只有通过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体验到温暖。从而引起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学生受到教师不良教育方法刺激后。如对待较差学生不理不睬,放任自流,以罚代教等等,会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认为教师对自己太冷酷无情,自己在班级中可有可无,教师让自己自生自灭,产生一种完全被教师和班集体抛弃的心理。这时教师应及时采取不同的形式,有意识地主动地关怀,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和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问学习和家庭生活情况,进行一些同学式或朋友式的“闲谈”,交流感情,更应该给他们“开小灶”(叫到办公室里单独订正作业等)。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爱,认识到教师过失的言行是一时的冲动,并无恶意,目的是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做教师的心理都明白,爱好学生易,而爱差生难,原因是差生的言行与教师的要求相悖。引不起教师满足感,教师应把自己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按照重点论的观点,倒应该多洒一些在差生身上,须知,差生差,并不等于什么都差,他们身上也有某些闪光之处,如劳动积极肯干,乐意帮助同学……等等,往往差生的自尊心强而脆弱。教师给他们温暖和力量,给他们一份信心,发现、肯定并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就可克服其缺点和不足。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他们才会信任你,尊敬你,才会听从你的教诲。
4.冷却说理式补救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学生中出现了问题,尤其是较严重的突发事情出现时,有时教师没有或来不及作仔细的了解调查,就草率的作出处理,受到“冤屈”的学生,有时会同教师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因师生双方都在气头上,此时,若立即找学生谈话可能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反而增强学生的对抗心理,故在此时谈话不宜,应暂缓一下,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教师也可以趁机调整自己的情绪,查找教育失败的原因,思考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然后再找学生单独谈话,耐心说理,陈述利弊,克服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提高认识,促使其愉快地接受教育,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有利矛盾的解决。如果教育者不能充分地把握被批评对象的心理,谈话的时间选择在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的时候,说话地点如果选择在不能维持被批评者自尊的场合,同时教育者咄咄逼人,与被教育者迎头相撞,这样势必造成教育的“冷场”和“僵局”,结果往往会把教育者逼上“绝路”。反之,如果教育者能透彻地了解被批评对象越轨行为的全过程,双方情绪比较平和之时,能保全受教育者面子的场合,那么教育也就会有的放矢,被教育者也就会心悦诚服了。
以上几种补救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失误情况下防止出现差生,甚至差生更差的最后补救措施。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减少教育的失误,即当自己的教育方法与学生发生矛盾时,应感到自己是为人师表的教育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责任不能由学生负,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想来思考问题,选择最优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