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日,家里长辈那句“夏天多吃苦瓜好”就要在脑边回荡。
其实,你可以信心满满地告诉她们,“吃苦这事儿,可是由基因决定的。”没错,能不能吃“苦”还真不是练出来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不同,对苦味的敏感度也不同。决定苦味基因的有人的第7号染色体里有种叫做TAS2R38的基因,它控制了人类对于苦味的感受度。
8月8日,新高一同学们相约共赴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进行DNA基因科学探究,一起去吃“苦”。
中午12:50,我们早早相聚在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跟随学校校长沈海泯、省赛人工智能金奖指导教练丁嘉亮、朱丽敏和生物组组长李智勇,在冷泉港学习中心运营部部长倪文青学姐的陪同下,一起进入到PTC实验实验室,进行诺贝尔经典实验学习。
分子生物学领域专家、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访问学者、四川大学蒋小梅医学博士指导我们进行此次实验。就人类 DNA 的提取与纯化,进行PCR 体外扩增,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酶切产物,并分析数据。
蒋博士带我们学习了“比较PTC受体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关知识(ptc代Phenylthiocarbamide,是一种化合物,可以测试人们对苦味受体的敏感性)。通过实验提取DNA,PCR扩增DNA和电泳技术测定苦味受体基因。
同学们先从口腔细胞中分离DNA,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自己的苦味基因,并进行酶切基因,通过电泳实验检测自己的苦味基因组成,最后蒋博士对每位同学的苦味基因的电泳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4小时的课程,穿插着多步骤的实验与理论知识部分的教授,生动有趣。我们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还感受到了做课题研究的乐趣。从品尝苦味试纸的苦涩,学习DNA结构的枯涩,直到凝胶中的基因,在淡紫色中不停的闪烁,生命秘密的茅塞似乎顿开。从感官到微观,从微观到客观,我们学习到了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