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浅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方法

苏州六中

 

浅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方法

苏州第六中学 张琳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当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方法等有关问题。针对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就如何评价学生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评价方法、考核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变成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归纳为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课堂教法上都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得出了一些理念和方法,而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却没有明确提出。如果信息技术学科沿用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不但不适用,而且还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为此我就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薄见,这些看法还不成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改变传统评价方法的必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进行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学生中却普遍存在喜欢玩电脑,不喜欢上计算机课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与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与信息技术课程采取的评价方法不当有关。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比较注重考核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说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宜照搬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要灵活多变,既要注重教学效果,又要能体现出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特点。

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的建议

(一)采用教学-学习-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定向的全程教学评价观

信息技术教师应逐步树立教学-学习-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观,将对教学评价的设计和规划融合到教学设计中,使其成为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仅注重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的全面设计,确保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为了和教学保持完全一致,对评价的规划应当与对教学的计划同步进行,从教学前、教学过程中到教学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精心规划的评价程序,为教师提供有关教学的客观、全面的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状况进行判断并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1、教学前的评价——利用表现性评价确定学生起点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规范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在分析学习者的知识经验时,教师往往需要考虑两个问题:(1)对开展新的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2)对计划进行的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度?教师一方面可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回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表现性评价来获取关于学习者已有知识基础的信息。例如,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的教学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对文本、多媒体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综合任务,获得学生在这些方面实际表现水平,为随后的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作品评价法

所谓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板报、网页、图片、演示文稿等等。日常教学中进行作品评价时应注意贯彻下面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作品评价法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因此要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一般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本人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利用画图和Word2000软件做一幅反映申奥成功的作品,要求图文并茂,主题突出。在进行作品点评时,教师并没有单纯就作品好坏下一个结论,而是依据作品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及潜在的能力做了全面的评价。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评价方式与单纯评价作品好坏的差别,也可以想象学生在听了教师对其评价后的感受及产生的效果。

2)个体性原则 : 采用作品评价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也就是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与传统教学评价往往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所不同。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连贯性原则:教师在设置评价内容时如果能将各章节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则会将单纯的评价看作是分阶段完成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例如,我在进行搜索引擎教学的时候就是让学生上网搜索东巴文字的资料和数据信息,然后在接下来文本信息加工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完成一篇介绍东巴文字的小报,在表格信息加工教学时,又让学生处理关于东巴文字的数据。在下面介绍网页知识时,我还打算让学生去做一个关于东巴文字的网页。我发现评价内容连贯了,学生做作业时再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应付老师的差事了,每次完成作业都充满了成就感。

4)发展性原则:主要是指评价的标准要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学生进步了,评价要求也要相应提高。

3、教学后的评价——总结性评价

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成就评价叫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这时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此时,需要回答下列问题:(a)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学习?(b)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尽管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确定学习结果,也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关于其学习过程的必要反馈,并注意将评价的结果用于评定教学的有效性和改进教学。在进行总结性评价的时候也应注意几点:

(1)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必须有上机的部分。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信息技术都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纸上谈兵意义不大。

(2)如果非要笔试,可以选取最为基本的、各种应用软件都通用的一些方法、技能作为考试的内容(如 “ 复制、粘贴 ” 、“ 保存文件 ”…… );而考试的方法也可以采取 “ 选择填空 ” 、“ 判断是非 ” 等形式。

(3)如果平时教学评价搞得好,比如说每个单元都进行了评价,学生在一学期之内也按要求完成了各种作品,其实期末的测试也可以免考。

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是在期末,平时就应该多予以评价。我认为应多给予学生欣赏性、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加以适度的宽容和及时的指导,并以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作品。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积极评价中增强信心,体验成功,这将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此外,评价方式应具灵活性,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记住评价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的学习,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要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结束语

本文中,我主要根据个人的教学体会谈了一些看法,因为经验尚浅,希望得到广大教育学者和信息技术教师的指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顾海军李艺 董玉琦 ·湖北教育出版社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苗逢春·苗博士论坛

[3]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张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4]构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徐洪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网

 

联系方式

地址:苏州市东北街132号

电话:0512-67284449

联系信箱:szd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