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定义高三年级教师的生活,那不仅“工作”,更是“远征”。这是一场耗尽心力、体力与脑力的漫长跋涉。当胜利的号角终于吹响,回望来路,脚下是荆棘,身后是星辰,心中百感交集。在此,谨以此文记录我们高三这一年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坚守与奋战。
一、体力之战:一场与生物钟的持久较量
“朝五晚九”是日常写照。天未亮便起身,成为这座城市最早醒来的一批人;星满天才离开,踏着夜色而归。班主任的微信步数在朋友圈里常年“霸榜”,我们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去教室的路上。
“嗓子和胃”成了高频耗材。连上三四节课是常态,金嗓子喉宝是口袋里的“战略物资”。批改作业至手腕发酸、颈椎僵痛,是每周的必修课。三餐不定时,匆匆几口冷饭便赶去答疑——胃病,成了许多老师共同的“职业印记”。
二、脑力之战:一场永不停歇的思维风暴
有人说,“高三教学不过是炒冷饭”。但他们不知道,每年高考在变,每届学生不同。我们要在题海与信息浪潮中捕捉趋势,把旧知识讲出新意,把“冷饭”炒出营养、炒出吸引力。深夜亮着的灯,是我们为每一堂课精心准备的见证。
我们还是“数据分析师”。每次考试后,成堆的试卷、密麻的数据——我们要分析每道题的得分率,跟踪每个人的成长曲线。谁进步、谁波动、哪块知识是短板……都要从数据中掘出答案,再转化为下一步的教学行动。
三、心力之战:一场情绪能量的温柔奉献
喜怒哀乐,早已与学生同步。为一个孩子的突然开窍而欣慰整日,也为另一个学生的低迷状态而辗转难眠。我们默默承接焦虑、安抚恐慌、化解崩溃,然后以平静和微笑告诉他们:“别怕,你可以的。”
身兼数职,始终难以周全。我们是老师,也是父母、子女、爱人。对高三学生,我们“全天候在线”;而对家人,却常常无奈“缺席”。错过孩子的家长会、父母的生日、家庭的团聚……内心的歉疚,是另一种看不见的付出。
四、压力之战:一份扛于肩头的千钧之责
“成绩”二字,承载的是社会的期待、家长的信赖、学校的声誉,更是一个个孩子的未来。我们怕辜负、怕疏漏,怕任何一点的松懈可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这份责任,是动力,更是沉甸甸的压力。
而那些在理想边缘徘徊的“临界生”,更是我们心头的牵挂。为他们反复讲解、不断鼓励、在失望中继续坚持——这场反复拉锯的战,耗费的心力远超想象。
苦尽甘来,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们深知,这一切的苦,源自极致的责任;这一切的累,来自于深沉的爱。
当看到学生拆开录取通知书时眼中的光芒,当收到家长发来真情洋溢的感谢信息,当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校说“老师,谢谢您当初没有放弃我”……所有熬过的夜、沙哑的嗓音、积攒的焦虑,都在那一刻融化为两个字:值得。
我们是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点燃更多生命的灯盏。这场远征固然艰辛,但途中的星火与终点的天光,足以照亮所有来路的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