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无言,历史有声”。为活化厚重的博物馆资源,将其转化为生动可感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六中学子近距离触摸文物,体悟其承载的千年历史脉络,近日,苏州教育博物馆朱刚馆长一行走进苏州市第六中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视听盛宴。
重回六中校园,朱刚馆长满含深情,追忆与我校的不解之缘——这里曾是他执鞭执教、播撒知识的沃土。谈及六中近年的蓬勃发展,他语气中满是掩不住的骄傲与自豪。这份辉煌,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师生同心,是全体教育者与学子并肩奋斗的成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坚守,是学校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创新、勇毅前行的最佳见证。
随后,教育博物馆的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演变过程。《三字经》云:“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按制作乐器的材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我们祖先认为音乐具有神奇的功能:“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相信和谐的音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能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人与神明的沟通......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音乐审美修养,还领悟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增强了文化自信。
此次,教育博物馆还带来了珍贵的宝物——六中校史中的老物件,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他们驻足凝视,目光掠过一张张边角微卷、字迹泛黄的老文件。这些带着时光印记的实物,不仅让大家对母校的历史有了更具象的认知,为学校丰硕的教学成果倍感自豪,“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篇著”,物件无言,却在每个人心底悄然种下使命感。凝视间,同学们更深刻地懂得,自己既是校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书写者,肩上传承荣光、续写辉煌的重任愈发清晰。
活动尾声,学校党总支书记张胥奎发表总结讲话。张书记首先向朱馆长致以诚挚感谢,高度评价他为六中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讲解。随后,张书记与在场同学共同回顾了学校的光辉校史。他指出,苏州六中前身为“有原中学”,校名源自《荀子・王制》中“有法者以法行,有原者以原度”的经典论述,蕴含着循本溯源、依规育人的教育初心。今年正值学校建校 85 周年,85 载栉风沐雨,六中始终坚守教育使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投身各领域建设的优秀专家与杰出学者,为祖国发展贡献了坚实力量。最后,张书记对同学们寄予殷切期望,他勉励大家,要以学校厚重的办学底蕴和辉煌校史为荣,始终牢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践行“大爱尚美,德艺双馨”的校训,在求学路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砥砺奋进、锤炼本领,未来以过硬的学识与能力投身祖国建设,在时代舞台上大展宏图、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