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1+1|最高等次:示范! 一等奖!

1. 获奖!示范等次

近日,苏州市2022年立项省、市总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市级视导结果揭晓,苏州六中的“数字赋能的科艺融合课程基地“被评为“示范项目(最高等次)”



年11月29日下午,教育名家、吴江区教科室唐琴主任、常熟市第一中学原书记陈介忠、吴中区教育局原科长杨永法组成的视导专家组,莅临我校视导。专家们听取了课程基地创建一年来的课程理念、发展策略与具体行动的汇报,实地查看课程基地场地、设备,并与师生座谈,全面了解课程基地的课程开发和使用效益,给予高度评价。

2.再获奖!一等奖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下,苏州六中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以师生艺术创作为牵引,将科技科普协同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探索特色高中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教育新路径与新生态,在科学求“真”和艺术求“美”的无定性语境中找寻可供选择的创新育人方向。学校正凝聚全球智慧,以人为本,以想象力建构新方式,通过强调人机互动的深度学习,被赋予更多期待和重任。

可喜的是,苏州六中与上海交大李政道图书馆共建的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教育基地”,在2023年12月苏州市中小学综合素质发展活动基地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苏州六中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且行且思,将社会、高校各方资源有机整合。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者,更是课程建设者、课程创生者。在科艺系列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立足特色高中教学现状,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与指导下,对标建设目标、内容及实施途径,不断梳理、完善科艺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努力使其成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多元发展的立体课堂。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开展“科学与艺术CLUB主题共研”云端学、做中学活动,优秀学员及家长共赴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进行“科艺研学行”。

3.科艺融合 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2023年金秋,六中围绕科艺融合主题,开启 “学科节”活动,将赛事与同期学习的知识紧密“串联”,以个性化、可选择的方式,以开放的、融入生活的课程建设,引领同学们发现属于自己的专长。


地  理

天文现象观测——仰望苍穹,脚踏实地。

从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悬于黑夜中的明月时有时无,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虽都知月相的变化有其规律,但却少有人能坚持每日驻足观月、画月、品月。

地理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测活动,从地理角度品读诗句,另有一番读书之乐。六中师生仰望苍穹,左手指月,脚踏实地为艺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奠定基础。


高一10班屠邵妍活动感言:苏轼有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总是寄托着许多古人的情思,在本次活动中,科学的观测与古诗文的结合,是我能想象出地理与语文、表播之间最浪漫的碰撞。每晚从家到学校的来回奔赴,是一次次磨砺与考验,也是我心中对月相客观规律的追求。与学校保安室工作人员的每一声问好、同学间的每一次讨论、老师给予的每一句鼓励都转变成前进的动力。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锻炼机会,让同学们能体验生活中的地理学问,感受地理的生动有趣,爱上地理这门学科。


从观测月相到观测八大行星,从对比“红月亮”与“蓝月亮”的区别,到探究“四星伴月”和“七星连珠”等天文现象的成因,地理老师带领同学们不断拓展地理探究的空间,并引导学生利用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个人的理解,成为热爱科学、热爱艺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人。


美  术

《中国中小学美术》头条四整版刊载六中学生科艺作品


美术老师带领六中美术生,将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入24节气绘画创作中。将凝结着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指导农耕生产的24节气,与四季北斗合成符“万”,共同揭示了复杂与简单的天地至理。开发《四时有序,万物有时》文创台账,主题作品在苏州教育博物馆专场展出,“苏州教育”官微全年刊载。


科  创

在科艺融合课程基地中,科创老师以创新为核心,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科创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作品模型等方式,将所得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中,把探究所得创作成作品模型获奖。


信  息

信息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各种信息科技领域,如编程、数据分析、AI等,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我校学生收获良多,通过发表科学论文的方式,分享研究所得。


苏州六中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各类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平台和支撑,使不同兴趣、能力、特长的学生在校园蓬勃生长。

小寒已至,春归有期。

愿有温暖相伴,愿有喜乐共享。

供稿部门:科研发展处

联系方式

地址:苏州市东北街132号

电话:0512-67284449

联系信箱:szd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