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现象观测——仰望苍穹,脚踏实地。
从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悬于黑夜中的明月时有时无,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虽都知月相的变化有其规律,但却少有人能坚持每日驻足观月、画月、品月。
地理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测活动,从地理角度品读诗句,另有一番读书之乐。六中师生仰望苍穹,左手指月,脚踏实地为艺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奠定基础。
高一10班屠邵妍活动感言:苏轼有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总是寄托着许多古人的情思,在本次活动中,科学的观测与古诗文的结合,是我能想象出地理与语文、表播之间最浪漫的碰撞。每晚从家到学校的来回奔赴,是一次次磨砺与考验,也是我心中对月相客观规律的追求。与学校保安室工作人员的每一声问好、同学间的每一次讨论、老师给予的每一句鼓励都转变成前进的动力。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锻炼机会,让同学们能体验生活中的地理学问,感受地理的生动有趣,爱上地理这门学科。
从观测月相到观测八大行星,从对比“红月亮”与“蓝月亮”的区别,到探究“四星伴月”和“七星连珠”等天文现象的成因,地理老师带领同学们不断拓展地理探究的空间,并引导学生利用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个人的理解,成为热爱科学、热爱艺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人。
《中国中小学美术》头条四整版刊载六中学生科艺作品
美术老师带领六中美术生,将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入24节气绘画创作中。将凝结着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指导农耕生产的24节气,与四季北斗合成符“万”,共同揭示了复杂与简单的天地至理。开发《四时有序,万物有时》文创台账,主题作品在苏州教育博物馆专场展出,“苏州教育”官微全年刊载。
在科艺融合课程基地中,科创老师以创新为核心,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科创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作品模型等方式,将所得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中,把探究所得创作成作品模型获奖。
信息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各种信息科技领域,如编程、数据分析、AI等,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我校学生收获良多,通过发表科学论文的方式,分享研究所得。
苏州六中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各类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平台和支撑,使不同兴趣、能力、特长的学生在校园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