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个人,我还要感谢所有朝夕相处、朝夕卷我的学友们,感谢你们精彩的主持、发言和提问,让我有时时晓愚、处处启智的痛苦和快乐。
成洁主持专家报告,欧阳林等现场提问(文科组人均提问200%),陈玉剑在“苏教名家”教师论教育现场
感谢南大出版社的金春红主任,她独具慧眼,看出了我底气的不足、学术的短板,于是决定用这个发言机会锻炼我、帮助我。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
《史记》中记载陈涉的感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各位学友,你们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烦恼?而我,经常烦恼的则是:鸿鹄安知燕雀之卑哉!
下面汇报我燕雀十天研修学习的感受。
《论语》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下面我通过诗的形式表达五点感受。
第一,感受到了学科融通之美。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书法中的人品高格,科学中的艺术之美,数据中的中华脉动,如涓涓清流,浇灌了我愚钝的心智;“康乐”更是体现了古与今、天与人的融通之境。
注:
1.流芳,即南京大学研究院院长、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王运来教授所授《学记流芳》。
2.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晓愚博士。
3.康乐,南京市政协书画院杨康乐副院长,与文科组学员有缘,结业式上书赠学员(图右一)
第二,感受到了知行合一之美。晓庄是从爱里产生的,陶行知先生“捧上一颗心,不带半根草”;晓庄的“真的教育,活的教育,健全的教育,主人的教育”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陶行知先生每日四问,严于修己,六大解放,尊重儿童。知行合一之美,让晓庄成为了中国的教育圣地。
第三,感受到了文学文化之美。聆听毕飞宇教授讲小说,十步九折,丝丝入扣,探幽发微,快意风云,只恨时间过得太快!一篇《学记》,短短千言,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思想要义,煌煌如炬。阅读经典,反复阅读,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第四,感受到了科技数据之美。在大数据中,李白再次游历大江南北;李商隐的文字如此玄妙神奇!圆点、线条、数字,就完成了时空穿越,历史浮沉,人事兴亡,沧海桑田,气象万千,科技连线了古今,描绘了文脉。
第五,感受到了思想力量之美。责任、觉醒、眼光,汇成了思想,思想是历史拐弯处的明灯,是每一个人头顶的一方光亮;一个思想就是一方山水,用思想建设自己的教育山河,于是,一个人可以活成一支队伍。只有以思想为马,才敢说,山登绝顶我为峰!
以上是一个学术短板的文科生感性的、零散的、非学术化的表达,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再次感谢所有领导、专家、工作人员和各位学友!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专家、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我是第二期中学文科组的陈玉剑。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先生说新时代教育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和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树立以人为本,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观念(教育要个性化,要有选择性,要全方位、全面的发展);三是教育要面向未来,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培养人才;四是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体现中国梦和个人梦相结合。
我们知道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在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能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做些什么呢?如果把成长中的学生比作是璞玉的话,那我们一直以来潜心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与初中语文课程的融合、研究跨媒介阅读体系、研究层级·微点作文教学法、研究创意写作和情境写作,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从璞玉逐渐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美玉。
所惑:
袁靖宇院长说: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琐碎。我的问题和纠结的琐碎是:《礼记·学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但当玉还在原石中时,它有或厚或薄的外壳,如何褪去玉料的硬壳而不破坏玉料本身是需要耐心和技巧的;璞玉形体各异、色彩相间,如何因形就势、由色施艺,成就镇馆之宝——翡翠白菜,那需要匠心独运的智慧!
记得上午李晓愚教授分享了这样一句话:学生阅读的不只是“书本”,更包括“老师”!而我们这一代教授(老师)是否经得住学生们挑剔的目光,是否还能为学生提供精神的乃至审美的享受,实在没有把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该如何让语文课程的发挥它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下,如何让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和家长、社会满意?2022年课标颁布,课标强调让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如何让它真正落地?有人说什么是好的考试?考出人的长处的考试是好的考试!这样的考试会到来吗?
所思:
西方有一则传说,达摩克利斯非常喜欢奉承他的国王,说他是一个拥有权力和威信的伟人,实在很幸运。国王提议与他交换一天的身份。在晚宴上,达摩克利斯非常享受成为国王的感觉,当晚餐快结束的时候,他抬头才注意到王位上方仅用一根马鬃悬挂着的利剑。
后来达摩克利斯之剑被赋予很多含义,其中包括“一个人拥有多大的权力,那么他就要负多大的责任”“居安思危”等。身为一名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记得我们的头上有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常怀敬畏之心,用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因形就势、由色施艺,悉心琢玉,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美玉,为新时代教育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陈玉剑(右二)从自己名中的“玉”和“剑”出发,谈《新时代,教育何为》
来自东台实验中学的黄友芹副校长,在11天认真而忙碌的学习中,以语文人特有的敏感,和对生活热烈而深沉的爱,每晚通过公众号,回望教授专家和身边同学,定格下此行所遇之美。
嵇云霞 诗 张颖震 书
文云全(综合实践学科)诗 张颖震 书
文科组成员在此次学习中深受专家启示、同伴感悟。组长沈海泯学习后,回到南京住地,就与六中教师、工作室老师一起线上交流南大所学所思。同时,以“科学的真和艺术的美”为主题探索,与新高一美术班同学进行线上CLUB主题共研,尝试在“艺术和科技”的无定性语境中找到可供选择的创新育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