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回荡——六中校友徐康
如果说寒山寺钟声是新年的祈福,那么回荡在心间的上课铃声永远是人生前进的基石强音。
十月十六日,我应邀参加母校——六中的七十五周年校庆。并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十分欣喜。母校承载着我青春岁月的梦想,凝聚着我成长的欢笑与忧伤。无法抹去的是永恒的记忆,作为学生,离开母校已整整五十八年,作为校友曾参加校庆七十周年,至今也过去了五个年头,尽管与母校亲近不够,但母校以及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之音容笑貌,依然常常萦绕脑际,因为这是一段难忘的忆念。
校庆那天,我踏进校门,五十八年的记忆,更深地盘旋在我心头,现在明亮的教室,新颖的建筑,似乎也找不到旧时的印迹,但地域位置还依稀可辨,那里是教室、礼堂、操场…,凝视中似乎听到铃声,带来了我更多的思绪,我又成了一个学生,该进教室等候哪位老师的授课了,确实无数次的铃声是我获取知识懂得诚实做人而得到启迪的声音,是催人奋进的导声。
五十八年来我走过漫漫的人生路。也许我的经历比其他同学更艰难,或者更坎坷。记得在六中就读的三年,是我家境最困难的三年,哥哥妹妹都去外地自寻出路。我与母亲相依为命借宿在我伯父留下的房子里,生活之艰辛很少有人知道,但最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们那时的租户和统(婶母把房子挤租给人家),他是六中初中毕业的,现在美国,他们十分了解我们的家境,那天的通话,是他到苏州走访了母校,得到了我的电话号码,由于他匆忙要赶回美国,只是约定下次一定到苏州见。
如今回忆,高中三年我获得不少知识。其中最大的也许是如何做人,如何克难。因此我当时的困境并无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多少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成就了我既能动笔搞机械设计,编写工艺,又能动手的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六十年代我回到苏州,从新开始,一路走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八十年代初我受地矿部的指名,参加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班的学习,完成了我一生工作的基础能力,事后我从一个技术员生产技术大科科长、副厂长到厂长的转换。并自93年开始又参予了不少社会工作,成了市侨联委员,平江区侨联一届主席,当选市人大代表,平江区一~四届政协副主席,等等。不管是制造新产品还是引进外资,都有一定建树,并多次获得奖励,而社会工作也能积极参予尽职尽力。
八十岁了,岁月如歌。流淌在心中最多的就是人生回忆。近十多年来,我最珍惜之一就是同窗好友。通过我的努力,找到了远赴加拿大的六中同学郁大年,并两次来母校,又接待了在美国迈阿密的华茂森,在国内与杭州、上海、无锡和苏州六中同班同学多次欢聚,使我们更懂得友情之珍贵,而我尽管已是八十高龄的老者,退休后还兼负着一些社会工作,以及苏州企业家思维研究会副会长的职务,分管企业的培训工作,并亲自讲课,去一些学校、单位(包括苏大、职大、纳米城等)讲一点人生哲理的感悟,所以过得还是比较充实,总之我常常告诫自己,在我的一生中曾经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人在困难面前要有坚信和克难的决心,人要有信念、要认知“寒冬的尽头,却是明媚的春光”的道理。这样最大的困难也能去克服。说实在一点,困难与挫折却是人生的最好磨练。所以有人讲“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但必须懂得在失败中站起来,就是成功的起跑线。
母校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知识的获取,性格能力的形成,传道教学,缘牵一生。将供每一个学生饮水思源,如今来校看到那么多健康、欢乐的学生,油然产生无上的欣慰,更何况母校已成了一所培养和输送艺术专才的学校,氛围中更传递着一种浓浓的艺术气息。我为今天的学生感到高兴,并羡慕,在此寄予更多的祝愿和期盼,可说是一个八十岁老同学的心意。在母校的个人定位中,我永远是一个学生,对现今年青的校领导和老师们我仍然是你们的学生,对你们的辛勤我由衷的钦佩和感谢,老师们代代相传,桃李满天守护着师责,抚育着花蕾,如果回荡的铃声又起,我愿依然是一朵桃李枝头摇曳的小花。
2015.11.15草书 徐康
专精本业尽职责 坚持到底创效益
1957年,徐康学校毕业后在南昌航空机械厂参加工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回到苏州在当时的刀片厂从事技术工作,这一干就干到了退休,也见证了工厂的成长。刚到刀片厂的时候,厂里只有一台机器,龙门刨等其他设备,都在徐康和其他技术人员的努力下逐渐制造或添加。在工作中徐康不断的学习,钻研机械方面的知识,带着技术科不断开发新产品。文革中,刀片厂分成两厂,其中一个名为东风机修厂,也就是徐康所在的厂,当时他已经可以编写车床的全套工艺生产车床。
1977年10月份,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徐康开始外出寻找新产品。正当他在扬州一个招待所里,为做不了扬州石油指挥部的新产品扼腕叹息之际,无意间跟旁人的聊天给他带来了希望,对方是地矿总局的工程师,正在布点一种绳索取芯勘探工具的新产品。徐康听了十分开心,11月分就赶到北京,拿下了这个项目。回到苏州后,徐康赶紧组织技术人员编工艺、试制,很快就将样品做出来,经测试全部合格后,来到北京汇报,徐康记得很清楚,当时几乎所有相关的领导都来了。凭借着自己专业的知识,徐康顺利的通过了领导们检验。
然而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要正式投产,徐康还面临着棘手问题要解决。正式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材料要向北京首钢拿,而由于东风机修厂是个小厂,不属于地矿局直接管辖,因此局里要求先拿到江苏省计委行文。徐康回到苏州解释情况后,赶紧赶到南京,请省计委行地矿局也表示没有办法。徐康可不是那种遇到困难就轻易退缩的人,他打电话到苏州报告情况后,马上去北京寻求解决办法。到北京时已是晚上九点了,他顾不得休息,找到当时的工程师沟通,最终在多方沟通下,徐康拿到了批文,也批到了用生产钢材。直到现在这种绳索取芯勘探工具依旧在生产使用,并给企业创造了不错的效益。生产绳索取芯勘探工具的次年,东风机修厂改名为苏州市探矿工具厂。1983年,徐康担任副厂长,随后担任厂长直到退休。
落叶归根肥沃土地 西下斜阳照亮繁星
从苏州市探矿工具厂退休后,徐康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归根落叶尚能肥沃土地,西下斜阳意在照亮繁星”,他总想着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由于他有着丰富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及社会工作经验,苏州工业园区一家高科技集团公司特地聘请徐康担任副总,负责企业管理、机制调整以及企业文化的建没等工作。在这期间,除了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徐康还很好地为公司处理了核元素问题。
如今的徐康还是苏州企业家思维研究会副会长,经常给企业主讲课,培训企业文化。徐康认为,现在受大环境影响,经济问题严峻,企业转型升级是关键,但对中小企业而言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缺钱缺人缺项目都会使企业经营面临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徐康建议校企合作、科技和企业合作,他甚至呼吁成立将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协调的评估小组,为企业项目把关。而早在90年代,徐康就提倡要充分发挥商会的作用。
招商引资做贡献 机智应对促和谐
徐康出生在一个大家族里,族人开枝散叶,很多都在海外以及港澳台地区,因此他的海外关系较多,在担任苏州市探矿工具厂副厂长时期,徐康就参加了侨联,并出任第一届平江区侨联主席。随后他又担任侨联福利基金会副会长,积极为会员服务,还为南京工艺装各厂引进德国项目,帮助苏州经济发展,由于他在侨联的活跃的表现,还曾被评为“二十年为侨服务先进工作者”。同时,徐康还曾担任原平江区台属联谊会副会长,为促进苏台两地交流做了不少贡献。徐康有个表叔是国民党军官,去台湾后不再任职,也没有再回大陆,听说大陆改革开放了,他很想来看看,但是又心有疑虑,不敢来。苏州市委统战部等部门就动员徐康给他表叔“做工作”,于是1990年12月下旬到元旦期间,徐康与他表叔积极联系,在香港碰头,“做工作”。次年3月底,徐康的表叔就派儿子来苏州市吴江震泽了解情况,吴江领导和徐康热情地接待了他。随后他就带了19人来吴江考察,1995年就有一个台湾朋友来到苏州创办婚纱摄影沙龙,并经营了20年,其间还去外地开了几家分店。作为苏州市台属联谊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以及平江区台属联谊会副会长,徐康和台属台胞们为加强两岸交流和苏州招商引资做了不少贡献,后来他还因为先后引进外资1000多万美金,受到省工商部门表彰。
而让徐康印象最深刻的是2004年在苏州市台办组织下作为团长参访台湾的经历。一行人刚出机场,就看到拉着横幅的隆重接待,这让徐康深受感动。随后宴请,徐康作为团长需要致词,他灵机一动,说:“我走过很多国家,今天踏上桃园机场让我很受感动,因为我没有出境的感觉。”席间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随后的行程中,徐康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巧妙地化解尴尬,为改善两岸关系努力。
今年已80岁的徐康,依旧幽默爽朗,睿智而热心,他一生坦荡,始终要求自己“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外无愧于人,内无愧于心。”上班时,他是不惧困难、带着团队往前冲的领导;工作中,他是为两岸关系积极奔走、提倡文化引导的热心台属;生活中,他是弘扬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先锋,罗曼罗兰说,“我要给人阳光,自己心里也要有阳光”,而徐康的心里,一定是阳光明媚了。
徐康语录
“苏州的水养出了苏州人的‘柔’,这就是我们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文化决定了性格,性格又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走向。
”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要良性对接,深进深出是传承文化,深进浅出是传播文化,浅进浅出则是让人知道做人的道理,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现在流行讲主义,那么我就是‘四平主义’者,做真人、说真话、做真事、待真人。”
“好人的标准:做真人 说真话 办真事 待人行事以真情 明辨是非敢当真。”
给人讲课时,我常说“五四三二一”,五好是我们有好党、好政府、好领导、好子弟兵、好同胞;四有是要提倡有序的民主、有效的监督、有利共享、有律发展;三信是民众要有信仰、信任和信心;二是二"正确",即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一就是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